西安市莲湖区贝总网络科技店官网
新闻详情

变频器的发展

发表时间:2020-04-09 11:22

    变频器出现之前,以下几件事件促使了变频器的出现。

1,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原理,这使得人类使用电力成为可能。2,1832年,法国的皮可西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直流发电机,这标志着电气时代的开始。3,1873年,比利时的古拉姆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直流电动机,结束了蒸汽机时代。4,1882年,塞尔维亚的特斯拉继爱迪生发明直流电后不久,即发明了交流电,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交流电发电机,并于1888年获得美国专利。但交流电冬季的调速性能差,促使研究系统的调速技术。

5,1920年后即发现了变频调速的优越性。

6,20世纪601年代电力电子技术得到飞快发展,195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发明闸管,并于1958年投入商用,晶闸管的诞生为变频调速提供可能性。

     变频器技术的发展阶段

  芬兰瓦萨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前身瑞典的STRONGB,于20世纪60年代成立,并于1967年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变频器,被称为变频器的鼻祖,开创了世界世界商用变频器的市场。之后变频技术不断发展,如按照变频器的控制方式,可以划分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阶段:恒压比u/f技术。u/f控制就是保证输出电压跟频率成正比的控制,这样可以使电动机的磁通保持一定,避免弱磁和磁饱和现象产生,多用于风机,泵类节能型变频器的压控震荡器实现。20世纪80年代,日本人开发出电压空间矢量控制技术,后引入频率补偿控制。电压空间矢量的频率补偿方法,不仅能消除速度控制的误差,而且可以通过反馈估算磁链副值,消除低速时定子电阻的影响,将输出电压,电流闭环,以提高动态的精度和稳定度。

2,第二阶段:矢量控制。20世纪70年代,德国人首先提出了矢量控制模型。矢量控制实现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和控制控制异步电动机定子电流矢量,根据磁场定向原理分别对异步电动机的励磁电流和转矩电流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控制异步电动机转矩的目的,1992年,西门子开发出6se70系列矢量控制的变频器,世纪矢量控制模型的代表产品。

矢量控制方式有基于转差频率控制的矢量控制方式,无速度矢量传感器矢量控制方式和有速度传感器的矢量控制方式等。这样就可以将一台三项异步电动机效为直流电动机来控制,因而获得与直流调速系统同样同样的静,动态性能。矢量控制算法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siemens,ABB,GE,FUJI和saj等国际化大公司变频器上。第三阶段:直接转矩控制。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简称dtc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继矢量控制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性能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1977年美国学者在杂志上首先提出了直接转矩控制理论,1985年德国鲁尔大学教授和日本Tankahashi分别取得了直接转矩控制在应用上的成功,接着在1987年又把直接转矩控制推广到弱磁调速范围。不同于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具有鲁棒性强,转矩动态响应速度快,控制结构简单等优点,他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矢量控制中农结构复杂,计算量大,对参数变化敏感等问题。直接转矩技术的主要问题是低速时转矩脉动大,其低速性能不能达到矢量控制水平。

  1995年美国ab公司推出acs600直接转矩控制系列变频是直接转矩控制代表产品。

分享到: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董事长邮箱:395185183@qq.com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